关于语文一带一课型的探索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,其中阅读教学一直都是教学的难点所在,尤其是针对中高段阅读,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含义。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成为教师亟
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,其中阅读教学一直都是教学的难点所在,尤其是针对中高段阅读,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含义。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成为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。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说:“读和写(扩大一点,还包括听说)是学习民族语的必由之路。读和写,作为学生语文课上学习民族语的主要实践方式,其中‘读’又是基础,是根本;语文理念的更新,也首先表现在阅读教学改革上,因为阅读是学习民族语的主渠道。”由此可见,阅读教学在当今小学语文课堂中是至关重要的。
纵观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,涌现出许多种不同的课型,如:“一带一”课型、“广义阅读”课型、“组文阅读”课型……本篇文章针对“一带一”课型的探索写一写自己的思考与收获。
“一带一”课型的认识
“一带一”是课内拓展阅读的一个策略,前一个“一”指的是教材中的课文,后一个“一”指的是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篇目。也就是说,在用教材教学生学语文的时候,每学习一篇或一组课文,同时再带一篇或一组与之相关的篇目来阅读,从而将课本阅读素材与课外阅读素材有机衔接起来,由教材的辐射性阅读,实现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以及阅读能力的形成、迁移和运用。
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,“压缩”教师无谓的讲解时间,扩大学生的信息量,我区对阅读教学尝试改革,提出“一带一”课型,即阅读教学要在读懂教材“这一篇”的基础上,带读课外的“一篇”文章,使“课外阅读进课堂”,同时,也使学生能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学语文、用语文。
“一带一”课型的初步探索
一课带一篇,彼此印证 在对于这种课型的初步探索阶段,我首先尝试的是“一课带一篇”,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与教材内容相似的文章,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,促使学生能够断累积阅读量,将拓展阅读教学落实到位,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。而这两个“一”都围绕相同的内容,彼此印证。
例如,在学习《天鹅的故事》时,为了使学生体会《天鹅的故事》中老天鹅、天鹅群、老猎人的举动背后的情感,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:在这个故事中,最感动你的是哪一个场景?简单写写感受,想一想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,再带着感受读一读。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,初步感受到老天鹅、天鹅群、老猎人的举动背后的情感,以及对生命的感悟。但这样的情感升华,仅仅一篇文章是不够的,需要同主题的文章放在一起,让学生进行联系和对比才可以做到。于是我引入了《藏羚羊的跪拜》这篇课文,同样抓住“最感动的场景”,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。
又如,《美丽的北海公园》一课我同样采用了“一课带一篇”的课堂模式,在学生学习完课文之后,我随即出示《九龙壁》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,这篇文章和课文内容相关,是对文本的有效补充,能够丰富课文的内涵,同时也能够将课上学生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当中,第三也是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自然段的总分段式构段特点,形成相应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,落实了段落训练的重点。这一设计激发了学生对古代皇家园林的阅读兴趣,教师适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,将阅读延伸到课外。教材的“一”是“主”,课外阅读的“一”是“辅”,但这“两个一”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,努力开掘出“1+1>2”的整体功能。
一课带一组,深入探究 在尝试运用“一课带一篇”课型的一段时间之后,我发现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,阅读量不断增加,语文素养得以提升。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,我开始不满足于这种课型,尝试着在课堂上将课外阅读的一篇调整为一组文章,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的感悟。
再次执教《天鹅的故事》这篇课文,我进行了新的探索:先让学生课下对文章进行预习,课上以课文为阅读线索,对《天鹅的故事》进行回顾,之后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方向,那就是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,感受人与动物、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,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。所以课上,我先“扶”一篇课文《藏羚羊的跪拜》,再“放手”两篇,分别是《蚂蚁的壮举》《斑羚飞渡》,我很好的把握好课文的文体,朝着同一类型的体裁渗透,学生在一堂课中,以“一课”带“一组”进行阅读,使学生对于生命的感悟更加深刻。同时,更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,扩大他们的知识面,让学生通过课内所学习到的阅读方式运用到课外阅读,慢慢地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时得心应手。
文章来源:《民族语文》 网址: http://www.mzywzz.cn/qikandaodu/2021/0225/380.html
上一篇:泸水民族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
下一篇:近四十年来民族语文刊载的傣泰语言研究述略